ICU非生命終站

ICU非生命終站,这个话题哦,目前我对ICU很害怕,不知道有没有勇敢面对ICU,
因为弟弟在ICU快两个月结果出来的是冷冰冰的他,到今天我还没有什么勇气面对。

ICU里面很多仪器,很多没有看过,很多都是很贵,很多都是严重病情,还有非常的冷。

看看这位护士说说

特別護理.機會有康復‧ICU非生命終站

生命是圓滿、喜悅的,但是卻逃不開生、老、病、死的定律,面對種種疾病的纏繞,許多人在緊急時刻往往都感彷徨無助,更甚的是,誤把深切治療部(Intensive Care Unit,簡稱ICU)當成生命的終站。
深切治療部,俗稱加護病房,是醫療中心為需要高度密集醫療照顧的重病、重傷患者特設的密閉式病房。這裡擁有不分晝夜地為病患提供醫療照顧的醫護人員及各種先進的醫療配備供隨時監測病患狀況。
很多時候,深切治療部內的醫療儀器與配備會令人感到恐懼和壓力。因此,當親人被送進深切治療部時,家屬難免會焦慮,擔心害怕親人可能隨時離世。
陳菁菁:病人有希望康復
深切護理專科醫生陳菁菁指出,一般人的觀念中,加護病房是重症患者與死神搏鬥的地方,甚至認定加護病房是生命的終站,以為這裡病患的生存機會渺茫。其實,這種觀念並不正確。
“加護病房的病患情況雖然危急,但就因為他們還有康復的機會,所以需要透過特別護理進行拯救,所以他們仍是有機會、有希望康復的病人。”
若是面對親人被送入加護病房,家屬到底還可以做些甚麼呢?今天,《星洲日報》就帶大家作一趟深切治療部巡禮,以便有更深一層的認識。
借助儀器支援器官運作
陳菁菁醫生表示,被送進深切治療部的病患,主要都是因為器官急性衰竭。造成器官急性衰竭的原因很多,如車禍重傷、意外、病菌、病毒、霉菌感染、錯誤服食藥物、手術後流血不止、心臟病暴發、急性氣喘發作等。這類病患都必須借助醫療儀器支援器官運作來度過難關。”
“病患身上的插管和設在病床周圍的醫療儀器與配備,會對病患家屬構成壓力。不過,家屬也應學習控制不安的情緒,信任醫生,同時遵照指示儘量避免製造噪音或哭泣,以免干擾病患和妨礙醫務工作。”
關鍵時刻先穩定病況
情況危急的病患送抵深切治療部,醫護人員的首要任務,就是馬上為病患減輕痛楚(如注射鎮定劑或止痛藥),並替病患插管,再裝上各種所需的支援儀器,以穩定病況。
陳菁菁表示,為病人插管、裝置醫療或監測儀器,再探索病因與所需治療方式,通常需耗上1至2個小時。當病人情況穩定下來後,醫生才有時間向家屬解釋病情。
家屬不斷進出或弄巧成拙
“當然,我們非常理解病人家屬的緊張和害怕心情,不過,親人在接受特別護理時,焦慮的家屬不斷進出不但於事無補,反而可能弄巧成拙,連累病人,例如可能導致帶病菌給病人,加劇病情。”
她舉例說,曾有學生因交通意外導致腦部重創,被送進加護病房急救。聞訊的師生都群湧到加護病房來。他們被擋在外,甚麼都不能做,卻執意不肯離去,讓院方非常為難。
保護病患免受病菌感染
她說,在國民醫學常識較高的國家,人民明白在關鍵時刻,病人需要的是接受特別護理。因此,親友被送入加護病房時,他們都不會蜂擁到醫院。
但她指出,在大馬情況就大不相同,也許國人對加護病房的認識並不高,有的民眾甚至還漠視加護病房的監管條例。
病患都是抵抗力最弱的一群,因此強勢病菌的攻擊成了深切治療部的大忌。體弱的病患都需要受到保護,避免受到病菌感染,而這也是深切治療部必須嚴格管制探病時間和限制探病人數的原因。
陳菁菁說,加護病房內有列明衛生守則,包括提醒訪客洗手,避免沒有洗手就觸摸病人,把病菌帶給病人。探訪病人後,訪客也受促再次洗手,以免訪客把病菌帶走。一些小動作,如挖鼻孔或耳朵、打噴涕、咳嗽等,都會散播病菌,來到加護病房的訪客都應該切記。
雖然如此,院方仍鼓勵直系家屬的到訪。院方非常瞭解病患直系家屬如父母或兒女,內心的焦慮不安。當他們來到加護病房,能親自瞭解至親的情況,至少會讓他們更加放心。
家屬應派代表瞭解病況
加護病房的病人都需特別護理和照料,醫生也會頻密觀察病人的進展,任務繁瑣又重大。若不時還要應付不同家屬的追問和查詢,對醫生將構成另一層負擔。
因此,陳菁菁建議當有家人住進了加護病房,最恰當又理想的做法,是派出1至2名的直系家屬代表,隨時向醫生跟進瞭解病人情況。
她也說:“如果每次都由不同的家屬查問病人情況,導致醫生每次都要重頭說起,非常不實際。況且,病人的病情屬機密,應該只向直系家屬透露。”
此外,家屬留下一個最方便與快捷的聯絡電話號碼給院方也很重要,以便病人出現緊急狀況時,院方可以在第一時間通知家屬。
家屬應儲存精力照料病人
陳菁菁勸告家屬,當家人被送入加護病房,就要放心交由醫院看顧,避免日以繼夜地守候在外,這不但幫不到病人,還搞得自己精疲力竭。
“當病人病情穩定,被轉入普通病房或出院後,還需長時間療養,在這時候的病人更需要家屬在旁照料。”
“在加護病房內的病人情況不一,有的會留醫很長的時間,有的則在幾天內即可轉到普通病房。一般來說,病人留在加護病房的時間平均是5天。”
她說,重病重創的病人,在離開加護病房後,仍需要一段時間療養,等待完全康復。
她建議家屬應該學習放下,趁著親人在加護病房有護士1對1至3人的24小時特別護理,所以應先儲存精力,留待日後派上用場,避免病人尚未康復,自己卻累跨了。
“病人離開加護病房轉進普通病房後,身體仍非常虛弱。這時候的病人更需要親人的從旁細心照料,特別是那些在咽喉部開洞插管的病人,通常痰會很多,因此在等待康復期間,他們更需要親人的細心照顧。”
病人或產生暫時性心理病
陳菁菁指出,加護病房的病人可能會因為在治療期間面對的心理壓力而出現一些症狀,常見的症狀包括焦慮躁鬱、恐懼不安或幻覺妄想等,這就是所謂的加護病房症候群,或稱“ICU症候群”(ICU Syndrome)。
她說,這是因為加護病房的封閉式環境及其間進行的醫療行為,導致病患者的身心靈受影響,而產生暫時性心理疾病。當病人病況減輕,被轉往普通病房或出院,同時在家屬的關愛和支持下,病人精神將得以紓解而痊癒。
宣判腦死可考慮捐器官
在深切治療部,也會出現令人傷心難過的事,陳菁菁表示,家屬在被告知後,家屬基於病患仍有心跳,而不能接受病患腦死的事實,就是其中之一。
“腦死,即是死亡。病患之所以還會持續心跳,是依靠機械和藥物的支援,並不是病人仍有生命的氣息。一般上,造成腦死的原因包括腦癌、腦炎、腦部受創等。”
不過,她強調,醫生並不會輕率作出病患死亡的宣判。反之,當病患出現腦死跡象時,醫生會經過至少2次的腦死測試鑒定後,才會作出宣佈。
生命是生生不息的,醫生宣判病患腦死固然讓人不好受,但是家屬還能與醫生商量,考慮簽署捐獻器官同意書,讓不幸逝世的親人遺愛人間。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