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丁肉骨茶

听听“肉骨茶”故事吧!


“肉骨茶”原是馬來西亞華人的一大發明,清末時期,那时的华人为了逃离国家的动荡不安,纷纷遠涉重洋來到了南洋谋生计。那时的马来亚英国殖民地(当时马来西亚还未独立,称为“马来亚”),英国在马来亚搜刮了许多的资源需要运送回英国,于是在巴生(离首都吉隆坡30千米的城市)建立了深水码头。不少華人由于知识水平不高,来到马来亚也只能以劳动换取薪资。在巴生河谷採挖“錫米”的華人,為了維持長時間的體力消耗和適應熱帶地區的氣候,需要进补,但他们不舍得购买些昂贵的中药食谱。于是便用猪骨和一些普遍常用的中药,以及一些家传的偏方一起熬成汤,这就是最早的肉骨茶。当时多来自福建泉州的中国人按照家乡的习惯,把药汤称为“茶”。肉骨茶不但美味、营养丰富,還提供于所需的能量,並且能抗風濕,又能耐饑餓,一下在就在劳工间流传起来。渐渐地,肉骨茶就成了新马两地人人喜爱的美食。
肉骨茶分為新加坡的海南派及馬來西亞的福建派,海南肉骨茶有較重的胡椒味,而福建肉骨茶有較重的藥材味。

肉骨茶的起源
吧生在战后,靠近后街一带有许多的苦力在渡头工作,他们的工作量大,需要用很多的体力。所以他们都会吃一些能有效补充体力的食物。以肥中带瘦的猪肉煮成的食品就成了他们的最爱。
在后街一带就有几家小贩在卖“封肉”之类的食品。所谓“封肉”就是用猪肉加上一些酱油煮成的食物。因为它很油腻,一般苦力们会喝茶来消油。其中就有两家卖“封肉”的档口,一家就是李文地及一位叫“江叔”的在经营“封肉”生意。为了吸引更多的苦力来吃,他们就开始在食物上做了一些改进。他们把中国药草和本地的香料配合在肉里。其中以李文地的“封肉”最受欢迎。开始时,大家就把李文地及“封肉”的肉骨加在一起叫做“肉骨地”。而“地”字和福建话里的“茶”同音。久而久之大家都把改良过的“封肉”叫做肉骨茶。
李文地的肉骨茶在巴生越来越受欢迎,而“江叔”渐渐的消失了。李文地的儿子中有三人接受了他的生意。他们就是现在的“桥底”肉骨茶,后街和奇香肉骨茶。到了今天李文地的肉骨茶已经营了第三代。除了以下三家,还有一些孙女等都以不同的名号在巴生开店。


这次我介绍的是来自“文丁肉骨茶”

他们家的肉骨茶是限量的哦,有时候中午吃饭时间太慢的话,老板会说“卖完了”

 这个是老公调的酱料
我们教一人份,但是可以够我们两个人吃,
味道很好,浓浓的肉骨茶

有机会要吃巴生肉骨茶





Comments